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考试 >> 中学教师资格试题 >> 内容

2012-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要点:教育与人的发展(2)

时间:2012-9-21 12:20:07 点击:

  核心提示:2012-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要点:教育与人的发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l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不平衡性也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但就某个具体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现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的情况。例如。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的水平。

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并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即使不很严重的疾病或磨难也会把他击倒。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五)教育要适应青少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必须指出的是。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应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或降低教育的标准与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能接受的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经验,都值得借鉴。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体发展的稳定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各个年龄阶段当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与规律。作为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客观依据,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消除随意性和自发性。

个体发展的可变性,又要求教育者经常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措施,提供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的教育条件,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根据人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③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④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⑤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下,也可以变成类似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教育下,也会变成很有涵养、很守纪律的人。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成熟的概念

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心理机能和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经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2)成熟的意义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