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高中化学说课稿 >> 内容

高中化学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模板

时间:2012-9-28 14:19:24 点击: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同时是对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其也将为后面学习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在前面提到的教材安排上、物理课上所学电学知识和生活常识都为本节课在识层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情感层面: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电池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使得学生对电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能力层面: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这些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基于这些: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在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实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掌握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方法;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构成条件的探究。
  
  三、学法与教法分析
  
  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需学法教法的支撑
  
  学法指导: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3个人为一合作小组(其中一人为新闻发言人,一人主操作,一人主记录,要求3个人即分工又合作。)引导学生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进行学习。
  
  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与学法相对应的实验探究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
  
  即以学生活动解决问题为中心,在熟悉的知识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支持下提出再假设讨论方案从而进行科学探究最终获得答案。又在新的知识中发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在知识主线中突出程序性知识,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衔接。谈化陈述性知识。能力主线中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四)教学过程:
  
  ㈠、以国庆60周年题材为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突显高能电池在游行彩车中的作用。从而提出问题:常见电池有哪些?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追问: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电池工作原理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入课题。
  
  分组实验:将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观察有何现象?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Zn+2H+=Zn2++H2↑,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总有学生会不小心将锌片、铜片靠在一起插入稀硫酸中,并观察到异常的实验现象。让发现异常情况的小组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其他小组按汇报过程进行操作。
  
  ㈡从而引发认知冲突,追问这又为什么呢?
  
  进入大胆猜测阶段: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假设,并对每种假设分析论证。学生答案千奇百怪,有如:
  
  可能锌粒上的气泡从溶液中跑到铜片上;引导(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无气泡移动)
  
  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Cu失去电子给了H+;引导(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
  
  可能锌表面的电子流到了铜片上被溶液中的H+得到后产生H2。等说法怎样验证:
  
  谈论而后得出方案:要能见到电子的流动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电流表。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和电流计指针)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体会成功的喜悦!电流产生啦!教师进一步用多媒体对实验探究情况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装置中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㈢、电池形成后自然要分辨出其正负极,也就自然引出新的问题:怎样判别原电池正负极?
  
  引导学生猜测,讨论并提出合理解释:学生不难从刚才所学知识从电子流动的方向得出结论。
  
  怎样用实验验证假设呢?
  
  学生分组实验:在干电池和锌铜原电池中分别接入电流表,从指针的偏转方向的出结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出归纳结论: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别:
  
  1、从实验现象可判别正负极。
  
  2、电子的流出极是负极。
  
  3、失电子极是负极。
  
  4、发生氧化反应的极时负极。
  
  ㈣、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从而提出问题: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
  
  在教师的支持下提出方案: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分别从电极,溶液,电路三个角度进行探究。
  
  分组实验探究:
  
  第一大组:进行电极探究,分别将电极换成:铁、铜,锌、碳,锌、锌。
  
  第二大组:进行溶液探究,分别将稀硫酸溶液换成:硫酸铜溶液,换成酒精。
  
  第三大组:进行电路探究,分别将锌片,铜片插入两杯稀硫酸溶液中。
  
  汇报得出结论(引导在汇报知识收获时不忘合作成功的关键)由此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引导学生从原电池的定义角度分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则对这样的反应有何要求?从而得出另外一个形成条件: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㈤、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成果汇报一: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优势
  
  成果汇报二:在讨论过程中气氛十分热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并进一步巩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知识。
  
  成果汇报三:分组实验自制水果电池,让无电池的生日音乐卡片重新发声。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成果汇报四:1、在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㈥、课外延续
  
  1、上网找找国庆游行彩车中的高能电池,弄清它的原理是怎样的。搜集废干电池并拆开,弄清它的构造及原理。
  
  在自制水果电池的过程中有些小组可能不太成功从而布置了2、水果电池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写一篇小论文。回家后利用家庭能够提供的一些材料创新各种电池,数周后在班上展出,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知识体系条、探究过程理清楚,故板书时分成主板书和附板书两部分。
  
  六、收获与反思
  
  1、注重探究性的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本课时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达到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本节课的策略是:创设渐进式问题→变化式问题→拓展式问题,循序渐进地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解决,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本节课的思路是:问题→猜想→试验验证→问题→……
  
  2、 注重科学素养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不仅让学生领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也更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些科学的思维程序。从而接受科学的熏陶。
  
  3、学生对实验探究课兴趣高昂,但在探究过程中,因为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同,有些小组就显得盲目和无序,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时畏畏缩缩,速度太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导致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任务可能难以完成。因此对于本节课的设计实验原电池条件的探讨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缩小实验范围和对比实验组数,器材要注意先准备到位,如导线与电极的连接,做到有的放矢。
  
   
  
  反思:本节实验探究课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验实际的辩证关系,如:锌片不纯导致在连接后锌片仍有气泡,如果不解决好此问题对学生形成原电池电子流动的概念会有影响。其次就是在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本应该设计一个有关自发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条件的对比实验,然而在实际操作时用铜碳作电极,硫酸溶液作电解质,学生现有的知识会理解成是不产生电流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电流计指针仍发生了偏转,这里就涉及到吸氧腐蚀,溶液浓度差及电极电势的有关问题探讨,所以我回避了此问题,避免一开始就对原电池产生畏惧心理,难以达到本节教学目的。那么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条件学生其实在探讨原电池工作原理时已经可以把握,知道是电子移动产生了电流,依据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作基础学生不难得出原电池需要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条件。
  
  由于时间关系,电极反应的书写还不到位,本节课只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电极反应,下节课需进一步落实简单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问题。另外此节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出的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之一:活泼性不同的两极。其实并非是一定要两种活泼性不同的两极(如燃料电池---就可能是两铂电极)故课后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