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教案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内容

高中政治教案: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案模板

时间:2013-5-23 15:49:33 点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用实例表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或联系个人经历,比较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意识不光来源于物质还能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意识反作用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现代化建设中不光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培养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思想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关于意识的三组类型

1、意识的第一组类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可由学生举例说明“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师要着力分析错误的思想意识为什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尤其要重点分析宗教观念。讲述时,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议论与讲解中明确认识。要注意,教材仅限于从认识论的一个角度去分析宗教,不是从认识论根源上全面讲述宗教的产生,更不是专门分析宗教,必须注意控制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切不可展开论述。当然,在有神论影响教大的地区,如何展开论述,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2、意识的第二组类型: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里首先涉及到第一组类型和第二组类型的关系问题。必须明确,无论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都有“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的区别。反过来说,“具体感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抽象思维”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教材偏重于对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说明,两个事例都是属于正确思想意识的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这一理解,教师要心中有数,课堂教学不要向学生主动讲解,否则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重点要抓住抽象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深刻的反映。讲解这个观点,应以基本事实为依据,多分析事实,把理论渗透于对事实的分析之中,无须讲述过多的理论。

3、意识的第三组类型: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认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教材仍然偏重于对正确的思想意识的说明,事例全属于正确的思想意识。要重点讲解对未来的正确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分析时请注意,一是它根源于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状。二是它根源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虽然哲学上的规律概念尚未学习,但学生学过的具体规律是不少的,使用规律概念可以接受要阐释的观点。从加强思想教育性来说,要特别重视第25段的教学。这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在此处应给予理论上的回答。应该教育学生认识到,既然人们能够做出关于自然界的科学预见,同样人们也能够做出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既然我们相信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预见,也就应该相信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预见。

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第一,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相对于意识对社会的反作用而言,较易理解,可在自学基础上稍加讲解。只要求用事实表明这种反作用“是什么”,不必展开论述“为什么”起这样的作用。

第二,意识对社会的反作用相对于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而言,这是重点,应多用些时间讲述。讲述中应充分利用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用历史事实进行议论,自己得出结论。应联系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实际,突出讲解第11段,以加强思想教育性。

要注意进行鲜明的对比。要抓住同一件事情,看看不同性质的意识各起了什么作用。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三、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方法论意义

1、结合事例指出方法论要求的内容是“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其中包括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

2、重点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一般道理,可由教师讲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建议采取讨论的方式,在学生的争议中明确观点。

3、结合第25页的“议一议”,启发学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要恰当选用反面材料,教育学生“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四、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原因

1、要正确运用比喻。应在学生阅读基础上进行讲解。使用比喻是为了便于对问题的理解,但比喻就是比喻,绝不可把比喻同要说明的问题等同起来。教师讲解时要注意,一方面要使用电视机呈现图象的比喻,另一方面要指出人脑对外界的反映与电视机呈现图象的过程有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一个物理过程,后者是一个生理和心理过程;前者呈现图象完全是被动的,后者作出的反映是一个社会的能动过程。

2、要指明教材是从“主观方面”分析“主要原因”的。关于获得正确认识的社会实践方面的原因的讲述,不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3、关于“立场不同”这个原因的讲解。在观点方面要注意:要明确立场是指“利益立足点”,并非都是指阶级立场。要明确立场不同带来的认识差异,有两种情况:一是是否承认客观事实,二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要突出讲解当前我国社会中人们立场不同可能带来的认识差异。讲解时要结合第19页的漫画和“议一议”。要让学生欣赏漫画,发表意见。通过看漫画和议论,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懂得立场为什么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二是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4、关于“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这些原因的讲解。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在本框内不是重点,教学中有所提示即可。但应使学生明白,讲得少,不等于不重要;讲得少,是因为整个教学都在解释这个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学好哲学知识。

5、关于“知识构成不同”这个原因的讲解。要注意理清教材所述的观点。一是从知识的性质来说。原有知识是否正确,会影响人们新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二是从知识的数量来说的。正确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会影响人们新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可以适当作些理论分析。人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信息选择和加工的过程,选择什么与怎样加工,在与人们利害无关的情况下,首先就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原有的知识去接受新的信息,解释新的信息。因而,知识性质的正误和数量的深广度,就会影响对新的信息的认知。要着重指出知识结构中的错误成分所带来的有害影响,除讲述教材事例外,再启发学生举出新的事例,并做出一定的说明,以加深理解观点。按照“议一议”的要求,或分组讨论,或提问回答。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学习科学知识。因为,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对新的问题取得正确认识的可能性就越大。热爱科学是思想教育的任务之一。

6、上述三个原因的讲解,总的来说应采取“对比分析,讲清道理”的方法。立场对比,世界观对比,人生观对比,思维方法对比,知识构成对比,它们的不同带来了认识的不同。在对比中恰当地选用事例,结合事例进行对比分析讲述道理,始终要强化一个观点:主观因素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

五、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中总体要求是应做到:分清两个层次,突出三个重点问题。

所谓两个层次是把“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分作两层来讲解。第一个层次是讲人恼在产生意识中的作用。要明确,只有人脑才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在教学中,可结合“忆一忆”进行,不必花去太多时间。要强调动物的脑不可能产生意识,但不必细致讲解人的意识与高等动物心理活动的区别。第二个层次是讲客观事物在产生意识中的作用。要明确,“有了人脑不等于就有了意识”。要着力于说明,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只有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才能在人脑中形成意识。

所谓三个重点是指意识的三组类型。

六、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要强调实践的证明作用。实践证明了正确的观点,同时就驳斥了错误的观点。对世界可知性的证明,对不可知论的驳斥,虽然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最有力的是实践。对中学生的教育,更应侧重于实践的证明。教学中应再补充些事例。

2、可适当做些理论分析。一是从客观事物的角度来分析。客观事物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它不是捉摸不定的,因而人是可以认识它的。二是从认识的基础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过去难以正确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的发展,今天或明天就会正确认识它。三是从人的认识能力来分析。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随着实践的发展处于不断提高之中,人的认识能力今天达不到的正确认识,将来会有一天能够达到。以上三点分析事实上已经蕴涵在教材的叙述之中,教师的任务是要把它抽出来。作这些理论分析时,要控制到适当程度,不必强求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多么深的理解。

3、结合“想一想”小栏目,通过教学一方面直接使学生认识不可知论的危害,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坚定获得正确认识的信心,努力学好科学知识。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