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体育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考试复习提纲

时间:2011-10-14 10:10:03 点击: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⑸室外活动组织。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5、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
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
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
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
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03、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4、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105、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6、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7、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
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具体目标:对课程总目标在五个方面和四个水平进行的细化和分解,以体现不同学段学生在各个方面相应水平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标准》根据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五个方面的学习范畴,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了四级学习水平。水平一相当于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5~6年级、水平四相当于7~9年级。
110、新兴运动类项目:《标准》中的新兴运动类项目是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111、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11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13、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与落实“全国亿万学生 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精神,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真正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成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受益,走出教室跑向操场。
114、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动程序
115、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通过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而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要是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一些,可以到健身房去参加无氧运动。不过,在锻炼的时候,最好听从教练的指导,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您先进行力量训练,第二天再进行心肺功能训练, 每周保证三天的运动量,那么,您体内的脂肪就会被有效地转化为能量供肌肉进行锻炼, 同时又能增加新陈代谢和增强肌肉耐力。这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将会让您真正拥有既健康又健美的体型。
交替运动运动专家指出,经常进行交替运动,能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交替进行锻炼,是自我保健的一种好方法。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交替。无论是哪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将无氧运动(一般指举重、百米短跑等剧烈运动)与有氧运动(一般指散步、太极拳、慢跑、骑车等缓慢柔和的运动)相结合。
116、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中,一方面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即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学习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117、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反馈原理,反映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检查和评价学生达到单元目标的程度。根据评价得到的结果,为后继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使教师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发展,使整个教学向着预期的目标顺利进行,所以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
118、相对评价:是判断被评价者在某一群体成绩的优劣,也就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成先后顺序。
119、过程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评价试图使学校体育评价走出预定目标的藩篱,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120、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中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在载体形态上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从含义上包括教科书或课本、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121、课堂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运行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
122、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教学之前,了解学生身体、技术和运动能力的现状和初始水平。通过诊断评价,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诊断性评价也叫预先评价。
123、目标取向的评价: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价视为将学校体育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124、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比较个人或群体在不同时间的成绩有无进行,评价中参照的标准是同一个个体或群体以前的状态,以此来判断某一个体或群体教学前后进行幅度的变化,也称个体评价,或称之为进行幅度的评价。
125、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其目的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
126、绝对评价:是把测试的原始成绩与客观的应有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或群体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是为了判断个体或群体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对群体中的个体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种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在评价时要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12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对教和学的统一过程进行的评价。
128、异质分组(中学):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它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129、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30、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131、快乐三要素   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132、生物年龄   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133、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134、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135、诱导性练习   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136、体育与健康:  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37、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138、篮球三分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139、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140、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141、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142、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143、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144、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145、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146、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简答题
1.       简述成功体育的教学思想,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加以运用:体育要为成功地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服务,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身体强健,心灵美好,具有竞争意识和协同态度,能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生活需要的新一代。如何运用:
2.  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运动会的目的(宗旨);比赛时间和地点;参加单位及组别;竞赛项目;参加办法;报名手续及报名截止日期;竞赛办法;录取名次;记分、奖励、处罚办法;其他未尽事宜由组委会与承办单位书面通知为准。
3.      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有特色而又精美的封面;(2)目录;(3)大会竞赛规程;(4)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大公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和技术代表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以上内容可依运动会规模自行选定。
4.       什么是快乐体育,简述它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其基本内涵有下面五个方面: (1)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4)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5.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1)充分利用各感觉机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动员在初练技术动作时,往往通过对着镜子练习而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这是通过视觉机能与本体感觉机能之间所建立的联系,从而达到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 (2)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应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运动员较快地掌握和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3)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在运动员建立运动技能时,教师对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采用“错”等口令指出,让运动员体会到错误的肌肉感觉。这样,通过练习,近似的错误动作就会被分化抑制的发生而消除,动作就会越来越精确。 (4)消除防御反射  在所要完成的动作中夹杂着防御发射的动作,初学动作时,应该降低动作难度或机械高度,并且做好保护,避免发生恐惧心理。这样可以防止防御反射的发生。 (5)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相互影响  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周密、巧妙的安排或编排,以有利于运动技能之间发挥良好的影响效果,使新学的运动技能可能有利于巩固原有的运动技能。
6.       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共同点是:要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两者是互相制约辨证统一的。不同点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而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体力。
7.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1)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平凡(4)体育教学有利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5)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
8.       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或应遵循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理论依。
9.       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1)打好身体基础(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10.   怎样组织小型体育比赛: 组织一次较完整的小型体育比赛,要经过赛前准备、赛中组织、赛后总结等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运作过程,下面简要介绍组织过程。(1)赛前工作:争取支持和配合,做好组织宣传,培训裁判和场地器材等工作。 制订比赛规程。编排竞赛秩序。(2)赛中工作:准备场地器材、组织观众、现场宣传、医务防护措施、计分与累计成绩。(3)赛后工作:公布比赛结果、奖励优胜、总结汇报。
11.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12.   在体育课的改革中,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几方面:(1)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课外指导)(2)组织竞赛能力(竞赛的组织、运动队训练、裁判能力)(3)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教材研究)(4)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13.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构件内容体系(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和可观性两者确定学习目标(4)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估体系。
14.   根据大纲要求,你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各种:贯彻各项教育和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各种;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从事学校体育科研;配合开展学生体制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体育宣传与 器材设施维护;参与社会体育工作
15.   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改变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2)调整教学语言,使用关切、体谅的语气。(3)摆正位置,调整关系: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平等关系。
16.   健康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1)健康状况 (2)身体发育状况 (3)生理功能 (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9.   学生在运动中发生晕厥,临场的处理办法和原因:体育锻炼前后必须  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整理和准备活动是恢复和防止遇运动锻炼中、后晕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运动性晕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脑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志丧失,各种条件依然存在。采取的措施:(1)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边(3)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4)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得到改善,如不见好转应送医院急诊。
20.   为防止负面效应,游戏教学时的做法:游戏规则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且合理、明确,裁判要选择公正无私,威望高的学生担任。最好由民主产生,尽量杜绝因为违反游戏规则而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绪。游戏分组时要尽量做好学生能力的合理搭配。加强游戏的组织纪律性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学生的方式以激励为主,不涉及学生的能力方面,更涉及到学生的思想行为态度,如合作、尊重、帮助同学、知难而上等。体育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它左右我们的教学。
21.   排球的基本技术:准备姿势和移动(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和跑步)、传球(正面、背面和侧面传球)、垫球(正面、体侧和背向双手垫球,跨步垫球,让垫,单手、低姿、侧倒、前扑、滚翻、鱼跃垫球,挡球和其它部位垫球)、发球(正面上手、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正面上手发飘球,勾手发飘球,跳发球)、扣球(正面扣球、单足起跳扣球和后排扣球)和拦网
22.   正面传球的动作要领:(1)准备姿势 采用稍蹲准备姿势,抬头目视来球,双肘弯曲自然抬起,双手置于脸前。 (2)手型 手触球时,两手应自然张开成半球形,使手指与球吻合,手腕稍后仰,拇指相对,小指在前;传球时用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触球,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两侧辅助控制出球方向,两肘适当分开,自然下垂。 (3)迎球 当球接近额前时开始蹬地、伸膝、伸臂,两手微张,从脸前向前上方主动迎击来球。 (4)击球 击球点应保持在额前上方约一球远,击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 (5)用力 传球主要靠伸臂力量,与下肢蹬地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球压在手上使手指手腕产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 (6)击球后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全身放松呈准备姿势状态,准备下一个击球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 正面双手上手传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传球时手型、击球点和传球时的全身协调用力上。教学难点在于传球时全身协调用力。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易犯错误 ①传球手型不好,影响传球效果。 ②击球点过高或过低。击球点过高是因为传球时两臂近似伸直;击球点过低主要是肘关节过于外展所致。 ③上下肢传球时用力不协调。 (2)纠正方法 ①反复做徒手练习,建立正确动作概念,体会正确动作。 ②反复做原地抛接球练习,逐渐体会正确手型和正确击球点,练习熟练以后,将球抛离身体,通过快速移动,人至球下将球接住。 ③多做简单抛传动作,体会传球正确动作和全身协调用力。 ④传球时固定击球点后,肘关节应自然下垂。 ⑤多观察别人动作,改进自己动作。
23.   (一)正面下手发球 发球动作较简单,轻易把握,失误少,准确性高。但球的速度较慢,力量小,攻击性较差,一般适用于初学者。 1.预备姿势:发球学生面对球网站立,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稍弯屈,上体前倾,左手持球于腹前下方。2.抛球摆臂:左手将球平稳抛起在腹前右侧,离手高度约30cm左右。在抛球同时,右臂伸直往后下方摆动。、3.挥臂击球:以右脚蹬地,右臂伸直,以肩为轴,由体后下方向腹前挥臂摆动,身体重心随之前移,在体前右侧以全掌或掌根击球的后下方。击球后,迅速进场比赛。(二)侧面下手发球1.抛球摆臂:左手将球平稳抛至腹前离身体约一臂之距,离手高度约30Cm左右。在抛球同时,右臂伸直向身体右侧后下方摆动。3.挥臂击球:以右脚蹬地,身体向左转体带动右臂向体前上方挥动,在腹前以全掌或掌根击球的后下方。击球后,迅速进场比赛。(三)正面上手发球 这种发球由于面对球网站位,因此便于观察对方,易于控制落点,准确性较大,能充分地利用收腹力量带动手臂迅速挥动去击球,使发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弧线平。由于手腕和手掌的明显向前推压,使发出的球呈上旋,不易出界,同时也能增加发球的攻击性。 1.预备姿势:发球学生面对球网,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手持球在腹前。 2.抛球摆臂:左手将球平稳抛至右肩前上方,高度适中。在抛球的同时,右臂屈时抬起并后引,肘关节与肩部齐平,手掌自然张开,呈勺形,上体稍向右侧转动,抬头,挺胸,展腹,身体重心移至左脚。 3.挥臂击球:击球时,两脚蹬地,上体迅速向左转动,迅速收腹,带动手臂向右肩上方加速挥动,以全手掌击球的后中下部。击球时,手臂要充分伸直,手掌和手腕要迅速明显做推压动作,使球向前呈上旋飞行。击球后,迅速进场比赛。
24.   正面双手垫球动作技术方法
(1)准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 (2)击球的手型:垫球手型主要有抱拳互握式、叠掌式、互靠式等。 (3)垫球部位:看准来球,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两臂桡骨内侧形成的平面击球的下部。 (4)击球动作: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击来球,使插、夹、抬、蹬连贯完成,灵活控制传球方向和力量。 (5)手臂角度:垫球手臂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对控制球的方向、弧度、落点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来球弧度高,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小些;来球弧度平,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大些。垫球易犯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 (1)距墙4-5米处对墙自垫。 (2)两手并拢用手绢绑住,臂与胸之间夹一个球,然后垫击固定球、垫抛球或垫扣球。 (3)垫球不抬臂,身体向上拱。 纠正方法:原地向上自垫球;垫扣球后立即向前跟进保护接吊球。
25.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方法:由持球基本姿势开始,投篮时,由于下肢蹬地发力,身体随之向前上方伸展,同时抬肘向投篮方向伸展,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动作,使球柔和地从手指,中指指端投出,球出手时,手臂要随球自然跟送,脚跟提起。动作要点:翻腕持球于肩上,抬肘要领切莫忘,蹬,伸,屈,拨要柔和,中指、食指控制方向。
26.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发生皮肤擦伤、撞伤、关节 扭伤、肌腱拉伤、关节脱位和骨折等意外的损伤事故。 预防:(1)思想上要重视。 (2)做好准备活动。(3)掌握动作要领。 (4)加强保护和帮助。(5)注意场地器械和衣着的安全与卫生。
27.   中暑的应急处理?(1)在通风荫凉处休息 (2)降温,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酒精擦身。(3)吃消署药 (4)严重者送医务所 。症状:发生先兆中暑时,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发生轻症中暑时,患者体温往往在38摄氏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还常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肌肉阵发性疼痛)、热衰竭(血压下降和晕厥)、日射病(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继而发生昏迷抽搐)和热射病(躁动不安和血压下降,继而发生昏迷抽搐)四种类型,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28.   重力性休克原因:突然停止运动,下肢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血液大量积聚在下肢血管中而导致暂时性脑缺血。防治办法:疾跑后继续慢跑,逐步终止运动。当出现休克时,取平躺体位,使脑缺血缓解。
29.   脑震荡的基本症状和处理方法: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碰到坚硬物体上时,使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过度震荡时,称为脑震荡。轻度脑震荡受伤后只有短时间的头晕、眼花、眼前发花发黑,没有其它不舒服。中度脑震荡,受伤后有些病人数日不能清醒头痛、头昏、恶心等现象,症状数日不消失。对轻度者,要立即停止锻炼,卧床安静休息,1-2天后如无其它异常症状,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锻炼。对中、重度者,对中、重度者,要病人仰卧在平坦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往医院。
30.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如外侧韧带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肿胀。2~3天后可用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药物,适当休息,并注意保护踝部(如穿高统靴等)。如损伤较重,可用5~7条宽约2.5厘米的胶布从小腿内侧下1/3经过内、外踝粘贴于小腿外侧中部,胶布外用绷带包扎。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韧带松弛,以利愈合,固定约3周。如为内侧韧带损伤,包扎固定位置相反。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垫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若踝部骨折块较大,且复位不良,则应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31.   溺水症状:轻者,落水时间短,口唇四肢末端易青紫,面肿,四肢发硬,呼吸浅表。吸入水量2ml/kg时出现轻度缺氧现象。重者。如吸水量在10ml/kg以上者,1分钟内即出现低血氧症。落水时间长,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四肢冰冷,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泥沙,呕吐物等。松解衣领、钮扣、乳罩、内衣,腰带,背带等,但注意保暖,必要时将舌头用手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控水(倒水)。①急救者一腿跪在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其大腿上,使其头下垂,接着按压其背部,使胃内积水倒出。②急救者从后、抱起溺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头向下,也能使水倒出来。 3.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和吸氧。在运输中也不能停顿,坚持数小时至更长,判定好转或死亡,才能停止。 4.用手导引人中、涌泉等穴。 5.有条件时,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可拉明0.25g必要时可反复使用。 6.溺水者苏醒后要禁食,用抗生素防感染。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径赛的距离应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 √ )
2、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不得参与进攻。(×)
3、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
4、健身锻炼与适度的控制饮食相结合,是公认的安全可靠,科学的减肥方法。( √ )
5、耐久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6、我国是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成员国资格的。( √ )
7、一场足球比赛受到红牌或累计二张黄牌时,受罚者应罚出场外,但仍可参加下一场比赛。(×)
8、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 )
9、篮球运球变向时手应拍击球的上部。  ( × )
10、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
四、选 择 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走和跑的区别在于(D)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2、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肩)为轴摆动
3、有一位体育教师品行不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常侮辱学生,影响恶劣,一次课中将学生踢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排球比赛场上6名队员分前后排站立,获得发球权的队,6名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5、马拉松跑全程为(B、42.195千米),属超长距离跑项目。
6、重复训练法的主要特征是(C反复做同一练习)
7、《全民健身计划刚要》颁发布的时间是( 1995年)
8、奥林匹克精神是 (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9、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一大、二小、三高)
10、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  C、12  )场就可决出冠军。
11、最早提出体育教学法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最合理的跳高过杆技术是(背越式)
13、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采用(直线加弧线)方式助跑
14、背越式跳高的8步丈量法,为了便于记忆,可叫做(B、5、6、7  )
15、人体运动时肌肉工作的直接能源是ATP,其最终的供能形式是:(  B 磷酸源供能和乳酸能供能)
16、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  (  B 顾拜旦)
17、篮球比赛时,5号队员一脚踩在端线上掷界外球,裁判员判其:(  B 违例)
18、单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难点是:(  A 倒肩压臂腹贴杠)
19、运动员运动时,踝关节扭伤后应:(C、立即冷敷,24小时后热敷)
2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是:(B、形态 、机能、素质)
四、简答题(30)
1、请编排5个队参加篮球单循环比赛各轮次竞赛程序表?(10分)
0——5   0——4   0——3   0——2    0——1
1——4   5——3   4——2   3——1    2——5
2——3   1——2   5——1   4——5    3——4
2、列出六种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10)
答: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30米行进间跑、顺风跑、让距跑、加速跑。
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有那几种?(10分)
答:向心收缩  等长收缩  离心收缩 等动收缩
五、论述题(20分)
快肌和慢肌的异同点?                                  
                                                 快                               慢       
肌纤维的直径                          粗                             细
肌浆网                                       发达                          不发达
毛细血管网                               相对少                     非富
结粒体                                       少、小                     多、大
传导速度                                   快                             慢
肌纤维数量                                多                             少
运动神经元                                较大                         较小
有氧代谢                                    弱                            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
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