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政治说课稿 >> 内容

高中政治说课稿:高二哲学常识《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说课稿范例

时间:2012-3-12 20:42:22 点击:

一、说 教 材:
(一)在哲学常识中的地位:《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三节的第一框。整个第三课是哲学常识辩证法部分的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第三课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本课第一节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它为我们分析和研究某个具体矛盾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基础。主次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情形,它是对一个复杂事物的内部各种矛盾力量的特点、不平衡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本框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讲好本框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矛盾的特殊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教材围绕主次矛盾的关系展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揭示原理内容:先从具体事例入手,而后从理论上分析主次矛盾的含义,强调指出复杂事物内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再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的。其次分析方法论意义:做到紧扣原理,层层分析。从理论依据、正反对比、社会主义建设,运用俗语、谚语、成语、名人名言等,分别说明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重要性。最后总结:指出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一思想。
(三)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即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强调的是方法论意义。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从内容来看,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并不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则既重要也复杂。从实践来看,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青年学生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现实问题。
(四)教学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的含义。确定其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对一个复杂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和“在众多矛盾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几个内容认识不清。
(五)教学目的:
1.识记方面:识记主次矛盾的含义和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举例分析主次矛盾关系,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方面: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说 教 法:
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学习和思维规律贯彻教学直观性原则。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哲学原理是抽象的理性认识,如果离开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往往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出示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由现象入手揭示本质与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
(四)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投影、漫画、录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 学 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练习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四.说 过 程:
(一)导入:忆旧导新,情景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设疑和创设情景的方式来进行。根据本框内容,先复习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然后设疑:投影出示一幅图表(1)(略)请学生思考:复杂事物包含着诸多矛盾,它的性质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哪个矛盾决定的呢?
录像:电影《辽沈战役》片断(林彪在攻锦、攻沈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毛主席攻锦的决心;解放军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结局),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辽沈战役的首攻点选择在哪里?攻打锦州对辽沈战役和其它战场乃至对全国战局有何意义?东北战场存在哪几处敌我矛盾?哪个矛盾起决定作用?从哲学上来看,它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边看边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思考,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讲授:讲议结合,导学相依
“学贵有疑”,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1.对原理的教学:在学生观看录像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主次矛盾的含义、地位、作用等关系。可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以下问题:主、次矛盾是不是一个矛盾?.它们存在的环境是什么?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怎样的?什么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再请学生指出辽沈战役中的主、次矛盾分别是什么?并从理论上简要说明为什么辽沈战役的关键是锦州战役?及时加以巩固。
录像:电影《辽沈战役》片断(我国在攻打锦州时对长春、沈阳之敌的包围,及黑山、大虎山阻击战的场景)设疑:在解放锦州的时候,我军对其它战场的敌人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指出:主次矛盾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这种关系要求我们在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
设疑:主次矛盾的地位是不是绝对的,永远不变的?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有哪两种情形?这里的一定条件指的是什么?投影出示图表(2)(略),学生分析说明两个图例分别属于哪一种“转化”情况?最后由学生小结原理内容,并齐读两遍
2.对方法论意义的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运用等多种方式来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请学生根据对原理的学习,从理论依据、正反对比、找出并分析教材上的相关俗语、成语、谚语、语录的哲学寓意,说明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重要性。
其次:投影出示漫画:“截指”、“投哪个好”、“圈套”、“儿童歌咏比赛” “世上最苦的人” “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等漫画,让学生幽默轻松的学习气氛中,通过自己分析哲学寓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再次:通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及根本任务,经济建设和其他建设的关系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二者关系。
(三)巩固练习:以巩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进行练习可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据此,设计以下两个练习:
(1)学生讨论:结合中美“入世谈判”谈如何认识中美之间的矛盾,把握中美关系的大局;
(2)辩证分析《孙子兵法》中的“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体现的哲学观点。
最后依据结构式板书(略),回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