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教育基础试题 >> 内容

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模拟卷及解析一(2)

时间:2012-1-10 16:24:02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模拟卷及解析一...
8. 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9.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 教师群体的心理功能( )。

A.团结功能 B.教育功能 C.归属功能

D.认同功能 E.支持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基础,以 _____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2.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反馈性原理、民主性原理和_________ 。

3.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

4.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_____三个层次构成。

5. 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6. _____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7. 教师运用环境、自身和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_________。

8. __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9.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为中心。

10.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 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3. 简述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4. 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 请联系教学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六、写作(25分)

2009年,河南省将以农村为重点,河南省市县三级联动,在河南省培训两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全面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河南省将实施“三项工程”,即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培两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名师培育工程,培养认定1000名中小学名师;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工程。

结合材料,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答案】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3.【答案】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4.【答案】D。解析:“教育”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孟子》。

5.【答案】B。解析:如果强调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发展期,是阶段性的反映。而本题强调的是这两个时期的高速发展,故反映了不平衡性特点。

6.【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7.【答案】D。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贯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学校、教育考试制度明显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少年宫是各级政府投资建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实现国民教育的目的,因此也属于广义的教育制度的范畴。

8.【答案】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9.【答案】B。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0.【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是说学习不要超过等级,不按次序,不能有跳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1.【答案】A。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12.【答案】A。解析:双轨制是历史上学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学校制度类型。

13.【答案】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4.【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观看教学电影属于模象直观。

15.【答案】B。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属于逆向正迁移。

16.【答案】A。解析:意义识记(meaningful memorizing)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人们识记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认知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看成语故事记成语,就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成语加以学习,所以选A。BCD的记数字、时间和用诵读法来记单词,都是很机械的方法。

17.【答案】C。解析:使用观察法时,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

18.【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

19.【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分为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0.【答案】B。解析: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场独立型的学生,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知应属于场依存型。

二、多选题

1.【答案】ABC。解析: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2.【答案】ABCDE。解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相似性与互补性、个性品质、接近性、熟悉性等,题干五个选项基本都有所涉及。

3.【答案】ACDE。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答案】ABCDE。解析:考查德育途径的范围。

5.【答案】BDE。解析: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内在联系。因此,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6.【答案】ABCDE。

7.【答案】AC。解析:BD项为实物直观,E项为言语直观。

8.【答案】ACE。解析: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编码隶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

9.【答案】BCDE。

10.【答案】BCDE。解析:群体心理就是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三、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2.人本原理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4.模块

5.教学能力 6.班级

7.陶冶教育法 8.上课

9.学生 10.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11.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学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①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②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③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职员工。

(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独特的学校制度文化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2.【答案要点】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理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理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3.【答案要点】

(1)课程表的安排,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4)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位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结果,为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4.【答案要点】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往往是分步进行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即先学习符号本身的代表意义,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2.【答案要点】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学习效率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效率。

六、写作

【答案】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