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 内容

201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时间:2012-1-11 10:31:49 点击: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小学教育基础知识 )

 

.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识记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

()识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校园文化

()理解

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2、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 发展的历史。

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

(三)运用

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

()识记

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

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理解

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

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

 ()识记

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4.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6.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理解

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三级课程管理

4.校本课程开发

5.课程资源开发

()运用

1.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2.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3.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4.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六、教学

()识记

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5.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

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理解

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4.教学的教育性。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

6.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

()运用

1.教师应如何备课。

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

3.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七、学校德育
(
)识记

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

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理解

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

3、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三)运用

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

 

七、班主任工作

(一)识记

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

(二)理解

1、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

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4.班级管理内容

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

(三)运用

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

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

()识记

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

2、教育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

()理解

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

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方法。

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

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

(三)运用

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始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 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识记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理解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二、认知过程

()识记

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

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

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品质;

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

6、问题解决的概念;

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

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理解。

()理解

1、感觉的种类;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5、知觉的特征;

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

7、影响识记的因素;

8、思维的过程;

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0、问题解决的阶段;

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

13、言语的种类。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