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教育基础试题 >> 内容

201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卷及答案详解一(2)

时间:2012-1-13 14:43:41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卷及答案详解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动机说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该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至意识之外。人们遗忘的往往是一些被认为高级的观念所代替的低圾的观念,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2. C[解析]教师反思环节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具体经验一观察分析一抽象的重新概括一积极的验证。故本题应选C。

3。 A[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B[解析]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学习英语对我们以前学过的汉语拼音产生干扰,属于倒摄抑制,故选B。

5. A[解析]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可引起感觉,低于或超过一定的强度均不会引起感觉,这个范围就是感觉阈限。感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

6. D[解析]再认或识别是感知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知的心理过程,回忆则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故本题选D。

7. 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中因材施教原则的概念。

8. C[解析]教学形式阶段论是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尝试,在儿童兴趣四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9. B[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操作技能还具有以下特点: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演奏钢琴符合操作技能的这些特点。故选B。

10.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成功的标志。

11.D[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

12.A[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属于场依存型。

13.C[解析]略。

二、填空题

14.特朗普制

15.上课

16.六 七

17.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8.监督调节

19.资源管理策略

20.班杜拉

21.智利

三、名词解释

22.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2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4.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25.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题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6.教师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面貌与特征,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的范式(格式)和道德品质与境界(格位),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主体本质。

四、辨析题

27.[答案要点]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首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科学的教育理论追求的是真理,反映的是规律,它以客观的身份对实践说话,使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实践内容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效果更理想,从而增强其科学性和应用的普遍性。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其次,教育理论能指导实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状况,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遗产,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后,教育理论推动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理论,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如上所述,那种认为教师“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8.[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9.[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现代教育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促进能力发展。教学的目的和中心应该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命题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意义,活动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并不能代替教学目的。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科尔伯格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发展都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固有顺序:

(1)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一: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二: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2)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一: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二: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3)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阶段一: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二:良心或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31.[答案要点]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2.[答案要点]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这两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是一个统一的具体的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个性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可以说,既没有不带个性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的个性。

33.[答案要点]

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人员,是班级的核心,对班级的发展和建设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中学班主任是中学生社会化的引导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第二,中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第三,中学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力量的协调、统一者。

34.[答案要点]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就中学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观念。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正确的学生观应包含以下内容:

(1)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有人格的人,教育者应确立平等观念,着眼于塑造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教育者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关键是看他是否为学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创造了条件。教育者应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创造条件。尊重人和培养人是统一的,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2)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情感和意愿,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有各种兴趣和需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体。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靠自身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而获得发展。

(3)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潜能,重要的是我们应如何去开发。再次,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不够成熟、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每一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都能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任务,都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

(4)关注学生间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有丰富的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教师不仅要认识、掌握学生的差异,而且要珍惜、开发学生的差异,使之发展为学生的特长、优势,并融于创造之中。实施新课程要掌握统一性与弹性的平衡点,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突出教育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5)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学生是一个社会成员,他们不仅要扮演好学生角色,还要扮演好其他角色。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角色多样性。学生学知识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不是其学习的全部;知识仅是其素质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学校生活是其生活的一个方面,不是其生活的全部。为此,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使三者同步、同向、同质,不缺位、不越位、不让位;以生活化为主线,完善课程体系,不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了解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及家务劳动。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1)基本知识的传授;(2)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3)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舍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