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音乐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2013年中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音乐体裁知识(1)

时间:2012-11-12 11:02:54 点击:

体裁就是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品种)。"曲式"是指乐曲在连贯展开过程中的结构布局,而乐曲的体裁则是指乐曲在音乐风格和性质方面的特征。这是一首乐曲的两个方面。

不同体裁的器乐曲的形成,都是同它们各自的应用和表演的目的、演出的场合、乐曲内容的倾向性、音调和节奏的特色、音乐风格的特征等等有关。

【前奏曲】

(Pre1ude)原文是“序”、“引子”之意。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

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 812年序曲》等。

【套曲】

(Divertimento)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认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小步舞曲】

(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 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 谑曲所代替。

【谐谑曲】

(Scherzo)谐谑曲亦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节 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 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赋格】

(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 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 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 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卡农】

(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其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

【练习曲】

(Etude)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它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技术课题

肖邦为其创始人。这种乐器练习曲除用以练习技巧外,同时具有高度 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创作有此类练习曲。

【浪漫曲】

(Romance)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其特点 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

【幻想曲】

(Fantasia)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 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 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 幻想曲。

【创意曲】

(Invention)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 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托卡塔】

(Toccata)又称“触技曲”,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萨拉班德】

(Sarabande)舞曲的一种。据情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初传入西班牙。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十六世纪未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 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其结构为二部曲 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

【塔兰台拉】

(Tanantella)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 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 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其特点:速度极快,6/8或3 /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

【即兴曲】

(Impromptu)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夜曲】

(Nocturne)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小夜曲】

(Serenade)原指傍晚或夜间在情人的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所以曲调常是亲切抒情的。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 小夜曲,则是为当时的达官贵族餐宴时助乐用的,曲调较轻快活泼,而与爱情无关,属于室内乐体裁。

【无言歌】

(Song without Words)(无词歌)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由门德尔松首创。

【摇篮曲】

(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随想曲】

(Caprice)又称奇想曲、异想曲,其性质近似幻想曲,也是结构自由、大小不定,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体裁,有赋格式、套曲形式。

【圆舞曲】

(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 。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 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 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 等。

【玛祖卡】

(Mazurka)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玛祖卡的音乐特点为:中速、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常见,情绪活泼热烈。

【波洛乃兹】

(Polonaise)也称“波兰舞曲”一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波尔卡】

(Polka)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协奏曲】

(Concerto)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在音乐进行中, 独奏与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独奏时,乐队处于伴 奏地位,会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古典协奏曲的奠基人 是莫扎特。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 曲式,音乐充满生气;第二乐章是优美的、抒情的慢板,音乐带有叙事风 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音乐蓬勃有力,活跃奔放。在第二乐章结束 前往往加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

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唱(无词)与乐队的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组曲】

(Suite)它是“继续”、“连续”之意,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 曲",兴起于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它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 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 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 选若干乐曲编成。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 拉查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交响诗】

(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和叙事、抒情和戏剧性的 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的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年首创这一体裁,后来发展了它。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 传说,内容富有诗意;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 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的。

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 类似。

【奏鸣曲】

(Sonata)原是意大利文,它是从拉丁文“Sonare”(鸣响)而来,而与“Cant 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词相对立,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之一,原意为“用声乐演唱”,一个是“响着的”,一个是“唱着的”。

起初奏鸣曲是泛指各种结构的器乐曲,到十七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开始用几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套曲型的奏鸣曲。到十八世纪方定型为三个乐章。(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都是三个乐章的

。)

后来“奏鸣- -交响套曲”又增加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插在第二、三乐章之间,成为四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到贝多芬又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后来的作曲家还有用“圆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奏鸣曲在结构上类似组曲的一套乐曲,但它又和交响曲分不太开,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形式的体裁之一。

【康塔塔】

(Cantata)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原意为“用声乐演唱”。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到十七世纪中期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会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康塔塔"在形式上与"清唱剧"有相似之处,唯规模较小;其内容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亦较简单。

【清唱剧】

(Oratorio)译为“神剧”、“圣剧”。它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包括独唱(咏叹凋,宣叙调),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等,十六世纪末起 源于罗马,初以《圣经》故拿为题材,化妆演出,其后亦采用世俗题材。

十七世纪中期始发展为不化妆的音乐会作品,其中合唱处于主要地位。

【交响曲】

(Symphony)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也有只用两个乐章或五个乐章以上的),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见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它的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可省略展开部),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乐章往往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这里突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

在古典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往往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和嬉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泼幽默的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凋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括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和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面等。它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

因此,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

交响曲虽在十六、十七世纪已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十八到十九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交响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驱。

海顿确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规范形式,采用了编制理想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着民间的气息。他一生写了一百零四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创作交响曲四十九部,由于他创作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

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被人们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浸渗了法国大革命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用广阔发展的动机,自己以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大了展开部的内容,给束部以充分抒发的余地,使奏鸣曲式成为戏剧性的形式。他用诙谐(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乐章成为全曲肯定性的结局,甚至在末乐章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乐派的开路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巧上,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创中的“极品”。

自十九世纪开始,经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后期浪漫乐派大师之手,交响曲又有了新的发展。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