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教案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内容

初中语文教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时间:2012-12-5 16:11:43 点击: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先举同类事例,而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观点的逐层论证的写法。
2.学习“劳”、“饿”、“空乏”等词的形容词使动用法和表示结论的“故”的用法。
3.体会文章论点在今天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1.扫除文言字词障碍,疏通全文,并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使动用法和排比句式的作用。
2.从归纳大意入手,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体会逐层论证的写法和论点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借助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通译全文。
1.从孟子和其散文特点介绍入手,引起学生兴趣。
    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疱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仰不足事母,俯不足蓄妻子,东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对此,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寄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
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又一大师,推尊“亚圣”。记录他言论、活动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章,计261章,约36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加点为板书)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借课文注释逐句译全文,教师作必要指导。加强“苦、劳、饿、空乏、乱、动、忍”等词使动用法的学习(重词义理解轻术语强记)
 
二、把握结构思路,理解逐层论证写法。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段意。
2.学生归纳段意并小组讨论。
第一段(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3)正反两面论证经受艰苦磨难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第三段(4)结论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提出问题:为何论点放在最后?(板书说明)
                   舜
       历史上六个著名历史人物 傅说    同:出身低微  异:时代,
          事(个别)    胶鬲      饱经磨难    国家
                   管夷吾     有所成就
          ↓归纳      孙叔敖         (生于忧患) 
                   百里奚
结论(论点) 忧患使人有所作为:天将降大任  苦其
生于忧患      理(一般)        劳   →动心忍性
死于安乐      ↓引申          饿    曾益其所不能
                       空乏      (生于忧患)
         一般人(正面)  人恒过——改   
          ↓引申     困、衡——作        (生于忧患) 
                  征、发——喻
         国家(反面)   入:无法家拂士 →亡 
                                 出:无敌国外患       (死于安乐)
 
 
思考: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
①共同特点:出身低微,饱经磨难,逆境成才。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
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4.默读课文,找出同样使用排比手法句子,说出其作用。
 
5.讨论论点在今天意义。(请学生即兴发言)
 
6.读读背背。
 
三、布置作业。
1.古文积累。
2.背诵默写。
3.写自己读这篇文章后感受,即读后感。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