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岗教师招聘 >> 中学特岗教师试题 >> 内容

初中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十一(3)

时间:2011-8-27 9:40:56 点击:

  核心提示: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判断题(在括号中打“×”或“√”。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泛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 2.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叫语调。() 3.情境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和教材的情景化。() ...
七、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赵光逢,字延吉。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胤,皆以文学德行知名。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持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

同光初,弟光胤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缙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

2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度支巡官 辟:征召。

B.骤至列卿宫相 骤:很快。

C.王道浸衰 浸:浸透。

D.弟光胤为平章事 为:任,担任。

26.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无几以疾辞

B.自是其徒颇息//梁末帝爱其才

C.时谒问于私第//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

D.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光逢“慎静廉洁”的一组是()

①光逢与弟光胤,皆以文学德行知名

②因持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③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

④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

⑤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

⑥缙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⑤⑥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人们把他看作象“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的人。

B.他的门人柳璨受重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到梁朝时,柳璨又担任了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

C.赵光逢眼见王道衰退,有人结党,他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前后达五六年之久。

D.曾经有个女道士寄放了二十两黄金在他家里,后来女道士死了。二十年后,赵光逢便将金子交给官府,金子上的旧封条还在。

八、应用题(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到的知识,完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任务。本题15分)

29.请批改下面这篇作文,要求改正文中的错别字(标注出错别字,改在右侧的边白处),改正病句(就原文修改),至少写3条眉批(写在边白处),在文后写出评语。评语要求能够简明、准确地概括本文主要的优缺点,并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具有指导作用。

细微深处

那是个星期天的下午,路过广场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人正在放风筝。风筝似乎刚刚被放起,虽然还不很高,但却很稳,缓缓地上升。

我驻足观看,有些出神,许久……渐渐地,我感觉我便是那只风筝,仿佛也有根线在牵着我内心深处的某一点……

来到上海快五年了,已经习惯了没有雪的冬天,已经习惯了吴侬软语哼哈地应答,也已经习惯了似乎所有新环境带来的冲击。然而,我真的已经习惯了这种转变吗?为什么总有些细小的事物会引起我莫名的感动?我常常闷心自问。

有时走在大街上,当抬头看见街上的建筑时才猛然惊醒——这里已经不是故乡;有时清晨睁开眼睛,总要环视一下周围的房间布局才确信这里已不再是我原来的屋子;有时看天气预报,总是只关注了故乡的情况却往往略过了身在的上海。

我真的习惯了吗?……

风筝已经飞得很高,在天空中摇动,似乎还要再向上升去。一阵疾风吹过,老人忙收紧风筝线。天空中摇曳着风筝……恍惚间,我又陷入了沉思……

一番清晰地记得五年前在外公家的那段对话……“爸,妈,我们要走了。”外公笑着问:“去哪儿啊?”“去上海。”“你们都去吗?啥时候回来?去旅游?”“不是,也许以后都要在那儿了吧……”母亲哽咽了,眼里噙着泪。外公外婆似乎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外公手中的毛笔许久也没能落下,笔尖的墨汁滴在了淡黄色的宣纸上……

一切都似乎那么熟悉,每每微小的相似都能勾起我那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风已不再那么疾进,风筝也又一次地向上飞去。然而,老人手中的线就要用尽了。“喂!该收线了吧?”另一个和我一起驻足的人向老人喊道。谁知老人竟从袋子中取出一把剪刀,在风筝线放尽的那一刻剪断了风筝线。

众人惊呼,而老人却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不再有束缚的风筝远飞。老人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那笑容很熟悉?——当火车缓缓开动,外公在站台上朝我们挥手告别时,脸上洋易的笑容。还有外公那句话:“去寻找你们的未来。”

刹那间,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南飞的鸿雁年复一年始终如一,明白了为什么回归以色列的犹太人会跪着亲吻故乡的土地,明白了我为什么在他乡细微的触动会让我许久也不能平静对故乡的思念——那是家的羁拌,那是乡情与亲情共同结成的风筝线,牵住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点,总在细微深处提醒我家的方向。

“风筝线”真的断了吗?没有。也永远不会……

九、作文(20分)

30.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编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判断题

1.× 【解析】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

2.√ 【解析】略。

3.× 【解析】情境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

4.√ 【解析】略。

5.√ 【解析】略。

第二部分语文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略。

2.D 【解析】A.大声疾呼再接再厉;B.九霄云外直截了当;C.旁征博引以逸待劳。

3.C 【解析】A.成分残缺,在“迎接”后面补“加入”;B.“千里迢迢地”应放在“赶到”之前,语序不当;D.将“都”移至“一个一个”之后,语序不当。

4.A 【解析】略。

5.B 【解析】略。

6.B 【解析】略。

7.C 【解析】略。

8.D 【解析】略。

9.D 【解析】略。

10.A 【解析】略。

11.C 【解析】略。

12.D 【解析】略。

13.A 【解析】B、C、D为会意字。

14.A 【解析】略。

15.D 【解析】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