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心理学试题 >> 内容

2012年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精选习题及参考答案四(4)

时间:2012-10-17 16:31:49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精选习题及参考答案四...
10.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1.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1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3.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四、论述题。

1.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正确吗?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试述成败归因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3.C 4.C 5.C 6.D 7.B 8.D 9.B 10.C

11.A 12.D 13.B 14.C 15.B 16.C 17.A 18.A 19.C 20.A

21.D 22.B 23.C24.D 25.C 26.D 27.C 28.A 29.C 30.A

31.C 32.C 33.D 34.A35.C 36.D 37.A 38.A 39.C 40.A

41.D 42.B 43.A 44.A 45.C46.C

二、填空题

1.降低 2.诱因 3.替代性 4.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5.替代性强化 6.自我实现的需要 7.主观判断 8.学习需要 9.结果 10.班杜拉11.结果 12.学习愿望 13.认知内驱力 14.效能 15.强化 16.马斯洛 17.效能期待 18.认知内驱力 19.利他主义 20.韦纳 21.避免失败者 22.阿特金森 23.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24.生理需要 25.趋近或接近 2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7.学习动机 28.行为 29.自我强化 30.避免失败 31.替代性强化 32.中等 33.替代性强化 34.诱因35。赢得同伴的赞许 36.学习期待 37.高尚的和低级的 38.学习行为39.惩罚40.成就动机41.问题情境42.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43.运气好坏 44.成败归因理论 45.归属和爱的需要

三、简答题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的结果,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3.(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5.(1)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本身直接引起的兴趣。比如,材料内容的新颖,引人入胜;教师的讲解富有启发性;或学习成绩优异所引起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强烈的、稳定的。间接兴趣是指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和对学习活动的目的性的追求所引起的兴趣,它反映着社会性需要。如果学习者没有间接兴趣,将会丧失学习的决心和毅力。

(2)发挥学习的独立性。独立性意味着一个人具有学习的动机,自我调节情绪和行为,而且当情境有所变化时,仍能保持真实的自我概念。独立性还意味着一个人在行动之前,不太靠外部的强化,如外部的奖励。因为自己激发的内部动机将持续地支持着人的学习活动。

(3)探究自身学习过程及其成绩。美国心理学家布克等人对大学生的实验

研究表明,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其进步的情况比不知道的要好,这就是说,学习者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青年学生必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动机。一切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示范作用,都必须通过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即通过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才能转变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个体在大量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克服内部和外部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和稳定下来的。所以,要培养高级动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总之,青年学生要深刻地认识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期望,进行自我定向,才有可能激发自身内部的高尚动机。在确定奋斗目标时,不妨看得高一点,让它在高处召唤,从而竭尽全力。

6.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7.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但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先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8.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而异动。

9.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激励作用。应做到:学习结果反馈要及时,才能满足学生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信息。还要使结果反馈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10.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11.(1)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1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韵倾向性。

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倾向通常同时起作用,力求成功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奋发向上,避免失败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行动迟疑退缩,两种倾向势均力敌则会造成激烈的心理冲突。

对教学的启示: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13.(1)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2)影响学习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对困难任务的态度;(4)影响学习活动的情绪。

14.(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2)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好坏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习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成一种习得无助感。

2.(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首先,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并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列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则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成正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其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因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多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3.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习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加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这可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取得成功。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