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化学说课稿 >> 内容

初中化学说课稿:湖北省中学化学说课比赛《分子和原子》说课设计

时间:2011-10-6 14:50:27 点击:

湖北省中学化学说课比赛文稿2005

分子和原子

丹江口市大坝中学李海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础上探究分子和原子基本特性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中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自已发现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图


    创                                 

    设                                  

    情                                 

    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孕育新知

教师先做一个品红扩散实验提出问题: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然后教师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娟花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播放动画1: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学生思考、猜想、可能是分子运动

学生观看放映

通过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起悬念,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铺垫。

 通过多媒体摸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活动探究

探求新知

板书:课题2分子和原子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以上的观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板书:一、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

学生看到答案学生惊讶!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学生由于惊奇展开议论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学生讨论完后提供仪器: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巡回引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学生表达交流过程中,教师肯定学生发言正确性,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以鼓励并引导 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教师在组际间交流后提出评价方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成果,播放氨分子运动设计方案一、方案二。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师提供:红墨水、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教师通过学生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归纳总结。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学生观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学生讨论后交流:

1、根据氨水易挥发,再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

2、把酚酞和浓氨水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已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学生设计方案汇总)

方案一、

方案二、

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训练学生发展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组际间交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反馈练习

1、解释新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闻到花上的香水味?

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为什么?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设疑:自然界的水有固、液、气态,那么物质为什么会有三态的变化?

教师演示:用两支20ml的注射器抽取10ml的酒精和10ml滴有红墨水的水混合到一支注射器中,观察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教师再结合家庭小实验让学形象理解分子间间隔就象石子与石子、沙与沙之间的有的间隔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而使得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

问: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间间隔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对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混合后液体总体积为什么减少?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知识入手,拉近生活与化学的距离。。

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形成分子间间隔表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分别用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水并与学生一同分析讨论结果。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学生做实验,并讨论。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

1、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2、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02和红棕色N0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播放动画:展示过程与结果。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2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3题学生把自已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1.2题学生在巩固中加深所学知识。3题教师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交流收获

体验成功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用自已的脑思考,用自已的双手去实验,用自已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已的嘴去表达,用自已的心去体会,对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及分子特性有了一些的了解。请学生转换角色以《分子的自述》为题,说一篇小作文。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将自已所见、所思、所做、所感、所悟通过语言文字组合外化为口头语言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归纳、总结,体验到成功之乐,把化学学科与自已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

布置作业实践新知

用糖和水及家中器皿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激发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联。

五、教学设计说明

1、创设情景: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

2、活动探究;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运用新知: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交流收获:通过学生角色转化,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