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考试 >> 中学教师资格真题 >> 内容

2005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2-3-27 14:24:08 点击: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2005年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
A 赫尔巴特 
B 卢梭 
C 巴洛克 
D 杜威
2.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4. “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成年期
5.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 课程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
7.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 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 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 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9.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发现法
10. 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 外部分组 
B 内部分组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11. 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12.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 教育者、受教育者
B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 “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价值澄清模式 
D 社会模仿模式
14. 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 )
A 常规管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
1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 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__。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
3. 教育对个体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__价值。
4.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
5.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6.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
8.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和教科书。
9. 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
1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实现的过程是______。
11.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__。
12.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__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__。
15.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

三、判断题
1. 当代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 少年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3. 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 教育过翟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6. 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
7.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 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
9.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
10. 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四、简答题
1. 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 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说明。
3.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 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5.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 说明下面教学案例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试做具体的分析。
“力”的概念的敢学
我在讲课时,问同学们知道“力”吗?大家都说知道。但我问到“力到底是什么”时候?同学们却答不出来。我就接着说:“谁能说出力的表现?”于是,他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引铁钉”。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时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

物 重

作 用

物 体

起重机

钢管

磁铁

铁钉

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钢管、铁钉也是物体。我进而又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都称为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以“我们的理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教育学真题2005年

一、单项选择题
1——5 DABCD 6——10 BDCBA 11——15 ACBCB

二、填空题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及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造能力
7、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8、教学大纲
9、教学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像直观
12、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5 对错对错错 6——10 错错对错对

四、简答题
1、教育民主化是指民主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化和扩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个体具有越来越多的受教育机会;个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主教育。它是二战以后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形式及教育内容深刻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源于二战以后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结构的重组,人类对自身的生命价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新认识。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2、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传递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此外,教师在“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方面也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②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③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④管理者角色。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肩负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⑤父母与朋友角色。教师的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关爱、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更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⑥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3、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学科性质不同、教学目的任务不同和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教学过程的展开、行进和发展的程式是不完全一样的、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可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①引起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教材。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第二,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引导学生在直观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的加工,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巩固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④运用知识。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⑤检查知识。教师要通过检查知识,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知识的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除了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推荐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5、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该原则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赞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五、论述题
1、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就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举的例子都具体直观,老师的演示实验也直观,所以运用了直观性原则。②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问“谁能说出力的表现”,就运用了启发性原则。③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举例、归纳,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人提水”,“起重机吊钢管”,“磁铁吸铁钉”都见于实际生活,所以说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运用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老师讲授了力这一概念。②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本案老师向学生提出“谁能说出力的表现?”,要求学生回答,所以用了谈话法。③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所以运用了讨论法。④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我”还“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所以说用了演示法。
2、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