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中学教师资格试题 >> 内容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6)(3)

时间:2012-6-7 14:40:39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6)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答案】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3.【答案】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了榜样的作用。

4.【答案】C。解析:班主任的工作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

5.【答案】C。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6.【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7.【答案】D。解析:“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这句话说明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培养他们的技能。

8.【答案】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9.【答案】A。解析: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10.【答案】A。解析:原型是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11.【答案】D。解析:学校教学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因而比一般锻炼更具系统性。

12.【答案】B。解析:意志对活动具有调节支配作用,包括对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

13.【答案】B。解析: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14.【答案】B。解析: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15.【答案】C。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要以经验和儿童为中心。

16.【答案】C。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7.【答案】C。解析:双趋冲突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只取其一;双避冲突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双重趋避冲突指当个体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所发生的冲突。

18.【答案】B。解析:多元论的思维就是采取多种方式应对问题。

19.【答案】B。解析:奥苏伯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等;霍兰德把人格特质分为现实型、研究型、学术型等;斯普兰格把人格特质分为经济型、理论型等。

20.【答案】B。解析:着重调整情感的咨询方法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遇到情绪上困扰时,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把它倾诉出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慰。包括鼓励表达、传达共感、身体放松。

21.【答案】A。解析:1902年8月15日,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制订的《钦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发的学校系统文件。时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未实施,成为新学制的先声。

22.【答案】D。解析: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教育是永恒的。

23.【答案】A。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4.【答案】A。解析:四段教学法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都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

25.【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26.【答案】8。解析: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在2岁前后,书面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在6岁前后。

27.【答案】D。解析: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更鲜明的机体表现。

28.【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模象直观。

29.【答案】A。解析: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因此教师应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

30.【答案】D。解析:早期干预:面向少数学生进行,他们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就可能演变为严重的障碍。缺陷矫正:对于极少数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已经积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矫正。发展指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面临不同的适应和发展的任务,可能会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开展必要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心理-社会发展任务。问题预防就是指在问题可能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错误。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2.【答案要点】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3.【答案要点】错误。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当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4.【答案要点】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教育因素;(4)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答案要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授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是二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的有机结合;二者在教学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复合活动。

3.【答案要点】

(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

(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会按固定的看法去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4.【答案要点】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基础。但若大量的知识经验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于头脑中的,则对于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显然,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答案要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原因如下: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2.【答案要点】

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让他们“在思维”,而且让他们“会思维”。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即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二是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情绪高涨、主动参与、积极争论、勇于表态。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思考,另辟蹊径,尽力去做。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